台北當代藝術館 無中生有創意空間書法展 - TopicsExp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 無中生有創意空間書法展 「書寫式微?」 Web2.0的年代,鍵盤取代了一支小禿筆,功能強大的word取代了邊角捲曲還易破的稿紙,新世代新人類的你/妳還「寫字」嗎? 在不可靠的記憶裡,上一次鼓起十萬分勇氣,沾墨下筆,又是多少年前的往事了呢? 「充滿隱喻的身形」 不同於其他拼音符號,以象形文字為主的中文充滿了各種神祕的隱喻。 透過書寫者的恣意揮灑,中文字如同水袖般延展於紙上。 有時甚至跳脫了「字」本身的有限意涵,通過形象的揉雜與變形,更進一步展現豐富的意境和心境上的波動與轉折。 觀看董陽孜老師的書法作品,其筆下的字態流轉之美,時常感動了前來一親芳澤的人。 「越界,古意新生」 2009年6月,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籌劃兩年的「無中生有 :書法|符號|空間」書法與藝術創作聯展。 董陽孜老師以9幅「無」為主的作品,邀請了台港兩地的精銳建築設計師們一起來「玩」書法。 如何將平面的傳統書法藝術推向三度立體空間的具象實體,讓這群充滿創意的藝術家們無不發揮了最高的聯想與異想。 「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而任何的藝術創作,也都是生於有,有生於無,繼而化無為有的歷程。 這次的設計作品多有「解構式」的風格,例如設計師楊岸利用大量的再生紙印製的「字體」,將「無可無不可」五字拆解後,放置於展場的各處,呈現了文字無限想像的體積與重量。 建築師黃永洪則一口氣掛出9幅「無殊」的字畫,讓觀展人從主觀出發,體驗「無殊」即「無分別」的審思。 建築師陳瑞憲延續東晉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的精神,設計了長十一米、寬十米的巨大墨池,讓人彷彿走進墨香的時光隧道,在歷史的微光中,照見古人習字的真意與精髓,令人驚豔。 儘管「無中生有」,卻不「虛無」,「無中生有」的藝術創意更加考驗了設計師們各自的涵養與高度。 就像一杯的高度濃縮果汁,無從尋起每一顆果粒的來源,但那充盈飽滿的汁液終將飽滿你的血液。
Posted on: Sun, 14 Jul 2013 23:55:47 +0000

Trending Topics



Recently Viewed Topics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