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非得要讀完嗎? 華爾街日報作者 Heidi Mitchell | - TopicsExpress



          

書非得要讀完嗎? 華爾街日報作者 Heidi Mitchell | 華爾街日報 – 10時前寄給朋友0列印《華爾街日報》-- 直到最近﹐西雅圖的交通運輸規劃師米歇爾‧金德(Michelle Ginder)都是強迫自己讀完已經開讀的每一本書。身為一個書迷﹐她說讀一本小說時半途而廢的話﹐她會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後來﹐在苦讀了約翰‧塞爾斯(John Sayles)2011年出版的《陽光下的一刻》(A Moment in the Sun)半天卻“依然不知所雲”之後﹐她做了一個清醒的決定﹐把書放下﹐轉而去讀更吸引她的東西﹐開始讀《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系列。。 紙質書會徹底消亡嗎? cn.wsj/big5/20130115/opn071912.asp 如何把世界最難“天書”翻成中文? cn.wsj/big5/20130417/ahd085051.asp 不該錯過的五本中國書 cn.wsj/big5/20121102/rcu074316.asp 誰是中國的“焚書”人? cn.wsj/big5/20120222/HPJ080818.asp 電子書的利與弊 cn.wsj/big5/20120911/lux072423.asp 39歲的金德說:“這種感覺太好了。以前半途而廢讓我產生了那麼多的內疚感﹐但是當我最終這麼做了的時候﹐那是一種解脫。” 在電子書的時代﹐放棄一本書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它甚至不需要你起身到書架上去取另一本書。但是選擇與一本書斷絕關係仍然讓人感到莫名的痛苦﹐那是一個充滿愧疚感的決定。 加利福尼亞州聯合市(Union City)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的臨床心理學家馬修‧威廉(Matthew Wilhelm)說:“這麼做是與我們的心理結構相悖的。我們有一種把事物視為‘完成了’或‘完整’的傾向﹐哪怕它們可能並非如此。這個動機非常強大﹐可以幫助解釋為何活動未完成時人會產生焦慮。” 想著要中途放棄可能會讓自己感覺很有壓力﹐但我們仍然會這麼做﹐有時甚至還會宣揚出來。亞馬遜公司(Amazon Inc.)最近收購的讀者社區網站Goodreads讓它的1,800萬會員選出自己有生以來極為熟知的卻沒有讀完的書﹐7,300名會員參加了投票。名列榜首的是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所著的美國文學經典《第22條軍規》(Catch 22)﹐《指環王》(Lord of the Rings)系列則緊隨其後。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16歲及16歲以上的讀者一年平均讀17本書﹐中位數在八本左右。金德過去的閱讀量處於平均水平﹐但是在使用新方法讀書之後﹐她說她一年讀書的數量增加到了31本。她的書架上和Kindle電子書閱覽器里還有大約10本書﹐隨時可以開讀。在她停止閱讀一本書後﹐很短的時間內又會拿起另一本書。 金德和其他閱讀者說﹐用Kindle電子書閱讀的人經常棄讀。亞馬遜公司的紙質圖書和Kindle電子書編輯部主任薩拉‧納爾遜(Sara Nelson)說﹐她認為電子書給予如飢似渴的讀者的並不是太多的棄讀許可權﹐而是根據心情點進點出圖書的能力。她說:“因此﹐雖然你可能半途中止閱讀﹐但也可以在今後輕鬆回來重拾那本書。”她自己把一本書放回數字書架之前先要讀25頁左右﹐看看這本書是否能吸引她。 《奧普拉雜志》(O, the Oprah Magazine)的圖書編輯利‧哈伯(Leigh Haber)向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推薦參加熱門節目奧普拉讀書俱樂部(Oprah Book Club)的候選人。她說雖然棄讀圖書的明顯原因是無法集中注意力和感覺枯燥乏味﹐但是她認為這種行為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對那種重技巧而非故事情節的寫法的抵觸。 某些類型的人看書時更容易將其讀完。威廉博士提出的理論認為﹐A型性格的人爭強好勝﹐讀書更容易半途而廢﹐因為他們做事往往需要用獎勵和處罰來激勵﹐他們會想:“如果事情沒有結果﹐或者得不到公眾的認可﹐幹嘛還要做完呢?” 相反﹐他說B型性格的人慵懶閑散﹐他們可能永遠不會翻開一本自知無法讀完的書。威廉博士說﹐促使人把書讀完的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社會壓力﹐這就是為何讀書俱樂部那麼有能耐讓讀者讀到尾聲的原因。 像瑪麗‧威爾克斯‧湯納(Mary Wilkes Towner)這樣的圖書管理員一直都同意讀者想打住時就打住﹐不要再像兒時那種把讀書當做是一種任務。湯納是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圖書館與信息科學研究生院的兼任講師﹐她說:“我發現30多歲的人不把書讀完會有一種負疚感──就像他們過去被人要求吃光盤子裡的所有東西一樣。如果你想成為有文化素養的人﹐那就多閱讀。不過我們所有人都要給自己棄讀的權利。” 湯納說﹐選書得當可以大大增加人們一生中可以閱讀的圖書數量。 一些心理學家從做事毅力的角度來看待讀書半途而廢的問題。紐約大學醫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臨床助理教授米納‧達薩里(Meena Dasari)在她的私人診所大多是與孩子打交道。她說﹐即便獎勵與不滿情緒出現波動﹐我們也可能會堅持完成一項任務﹐能否做到取決於我們對其有何種感受。她說:“如果你說:‘我不夠聰明’﹐那麼你很可能會放棄。但是如果你說:‘這只是一本有點難讀的書’﹐你把它讀完的可能性就更大。”此外﹐如果你的同齡群體或者讀者俱樂部的人已經讀完一本書﹐來自外部的這些壓力會產生很大作用。達薩里說:“我完整讀完書最多的時候是我參加了一家讀者俱樂部的那段時間。” 話雖這麼講﹐《奧普拉雜志》的哈伯說﹐有些書讀起來難於上青天。 哈伯說:“如果你在錯誤的時間開讀一本書﹐那是讀不進去的。”她在專心致志讀喬納森‧弗蘭岑(Jonathan Franzen)的《糾正》(The Corrections)之前讀讀停停了好幾次﹐她認為最終能把這本小說讀完的原因是她是在度假期間再嘗試的。她說﹐在日常生活之外閱讀賦予了這本書新的意義。 哈伯說:“但是也有一些書充滿魔力﹐你會在人生的不同時間讀出不同的感受。”她指出一位年輕女子可能會被《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的激情深深打動﹐而在日後成為母親之後也許會認為主人公是一個自私和不負責任的人。 哈伯說﹐出版商希望讀者能把書讀完﹐這樣他們就會喜歡上作者﹐買下他的更多作品。但是曾經身為圖書編輯的她也理解圖書出版業里那些趕工期的人所承受的壓力﹐她承認很多圖書在編輯時需要“更長時間的培育過程”。哈伯承認﹐當她翻開一本編輯質量很次的書時﹐讀到25頁時﹐甚至連她都會把書放下。她說﹐像她的多數朋友和同事一樣﹐她還是會感覺到很愧疚。 撰稿﹕華爾街日報Heidi Mitchell
Posted on: Wed, 03 Jul 2013 10:52:38 +0000

Trending Topics



Recently Viewed Topics




© 2015